在我们的肠道世界里巨人配资
住着成千上万种细菌
有些是好邻居
有些则是“伺机而动”的危险分子
图源:央视网
艰难梭菌(Clostridioides difficile)
就是其中一个不容小觑的“捣蛋鬼”
但你知道吗?
这个“捣蛋鬼” 在婴幼儿和成年人身上
竟然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“性格”!
展开剩余80%艰难梭菌是什么?
艰难梭菌是一种厌氧、产孢子的革兰氏阳性杆菌。
生存能力MAX,可形成芽孢,耐高温、耐干燥、抗消毒。它具有双重身份巨人配资,表现有无症状定植和有症状感染两种状态,60%健康成人肠道中存在但不致病,但在免疫力低下时会变身"杀手"。它具有致命武器,可释放肠毒素A和细胞毒素B,引发伪膜性肠炎。
它从哪来?内源性感染(潜伏危机)
婴幼儿:和平共处“带菌者”、潜在储存库
◾ 出生第一课:约30%健康新生儿肠道已定植
◾ 特殊保护罩:母乳中的IgA抗体构筑生物屏障
◾ 隐形传播链:接触产房/儿科病房污染物
成人老年人:肠道生态失衡“受害者”
以下几类情况尤其危险:
🔹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,会打乱肠道原有菌群,给艰难梭菌“腾地盘”。
🔹 住院或长期护理机构生活的环境常常是艰难梭菌孢子的“温床”。
🔹 接受化疗、肠胃手术或患慢性病,会抵抗力下降,易被感染。
图源:39健康网
🔹 宠物粪便、未清洗的蔬果、家庭卫生死角都可能藏匿芽孢。
常见传播方式
接触传播:粪口途径巨人配资
孢子通过患者的粪便排出,污染厕所、床单、门把手、医疗器械等。
手部接触污染物后,如果没有彻底洗手,再接触口鼻或食物,就容易被带入口中。
可以这样形象地说,它“打包自己”变成孢子,一路乘风破浪,从马桶到你的手,再到你的肠道。
高危场景预警
辅食添加期餐具交叉污染
亲子互动时口对口接触玩具
抗生素使用后肠道微生态失衡
图源:央视网
我们该怎么做?——防护锦囊
🔺 居家/日常环境
1. 饭前便后认真洗手(肥皂+流动水,酒精洗手液对孢子无效!)。
2. 婴幼儿的尿布更换后,清洁双手和台面。
3. 选择耐高温消毒的食品级硅胶玩具。
4. 母乳喂养建立初期免疫屏障。
5. 家庭中如有人腹泻,勤清洁马桶及相关区域。
6.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,滥用会破坏“肠道防线”。
🔺 高危人群的特殊防护
1.老年人、免疫低下人群应特别警惕出现腹泻、腹痛、低热等症状, 及早就诊。
2.某些情况下,医生可能会建议补充益生菌或采取特定预防用药。
艰难梭菌感染,是现代医疗系统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“院感杀手”,但可防、可控。
对婴儿要有“包容心”——可能只是“带菌不发病”
对成人要有“警惕心”——别让抗生素乱用变成引火自焚
从洗手做起
从合理用药开始
让我们的肠道环境
更健康、生活更安心!
参考出处:周聪,沈芳.婴幼儿艰难梭菌的无症状定植与防治措施研究进展[J].中国微生态学杂志,2021巨人配资,33(07):857-860.
发布于:北京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